“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”两千年前荀子的箴言穿越时空,叩击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心灵。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,在社区治理的网格中,在改革攻坚的最前沿,实干精神始终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”实干兴邦”写入新征程的行动纲领,昭示着党员干部必须走出会议室、走进黄土地,在基层沃土中向下扎根,才能生长出造福人民的参天大树。
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、力量之源。党员干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工作成效直接体现在基层治理的点滴之中。扎根基层”实干兴邦”,意味着要摒弃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真正深入基层、扎根基层,以踏实的作风和务实的举措解决实际问题。
成为基层实干家,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。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,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。党员干部只有心怀国之大者,才能在基层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方向,不畏艰难险阻,默默植根于基层、奉献于基层。
基层工作千头万绪,党员干部要具备过硬的干事本领。这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,又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从化解邻里纠纷到推动乡村振兴,从落实民生政策到应对突发灾害,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党员干部用心去学、用力去做。党员干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,提升能力,才能真正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。
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,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实干精神。要勇于担当作为,面对困难不退缩,面对矛盾不回避,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更要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工作,不做表面文章,不搞虚假政绩,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以基层实干家为标尺,在基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挥洒汗水、贡献力量,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“乔木亭亭倚盖苍,栉风沐雨自担当。”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位,党员干部当以”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”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在基层实践中锤炼”宽肩膀”,在为民服务中练就”真本领”。更要以坚定的信念、过硬的本领和优良的作风,扎根基层,服务群众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书写出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。(作者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广场街道办事处 钟鑫)